即心是佛 发表于 2015-7-21 16:59:55

【生死河——佛义】(二)谢安朔 {修行,是一个不断认识心的过程}

本帖最后由 即心是佛 于 2015-7-21 17:13 编辑

生死河——佛义(二)
作者:谢安朔 (2015-05-07)


当你的肉体四大分解的时刻,如果你不能够觉醒内心不动的清醒,被世间名相所困缚的,最原始的辨认世界的清醒觉照,心原始本初的清醒,就一定会被所辨认的情绪和概念牵引带动,业境聚合会显出三界六道不同的世界,心识会因为辨认而产生的体验、习气妄想所刮起来的业风,将你席卷到轮回业境当中去,那就是你下一个轮回。在那一个轮回当中,因为你的心,被心识辨认所聚集起来的情绪和体验,被能辨认的意识分别所带动着,凝固聚合,相续着你这一世,更早以前世,更更早以前世的一切因果,你就被因果带入了另外一个时空,塑造成为另外一个人。
那个人也会有父母,也会有妻子,也会有儿子,也会有导师。那个人的心和你现在的心是同一个心,却因为心灵觉知所攀缘的对境不同,对境反过来束缚心灵觉知所塑造的体验和业境不同,业境聚合而成为另外一个人,而那个人的灵魂与你却是同一个灵魂,就是现在听法的这个你;心灵深处,没有办法解脱所觉知、所分别的情绪的凝固,而产生出来凝固的心所派生出来的业境,那个就是你下一世的轮回。我们的修行,就是要在今生的当下,在你此刻,见证到,能见一切色却不染一切色的,内心纯明无挂的觉照。
怎么找?你刚才一直在听,我今天说的话,大哥你可能不一定能完全听懂,我给你举例子。你看着我,你再看看你旁边的这个大姐,你看看她。你看我的眼光和看她的眼光是一个眼光,你心底里面确认她是女的,确认我是男的,这个确认是一个确认,明白吗?我跟她的区别,仅仅是在于你意识中概念的分别,以及你心底中体验的觉受,聚合而成名相的取舍不同:她是女人,我是男人,她是你的师兄,我是你的老师。这两者之间的区别,仅仅是在于你心灵里面的攀缘,取舍带动你的意识分别而形成的名相的相续,但是你心底里面确认她的“确认”,和确认我的“确认”,却本身并没有分别,仅仅是确认而已,确认就是生死的源头——取舍所现分别。
我们好好去体会这一点。你的眼睛可以看到我,你的眼睛可以看到她,你不会因为看到她而看不到我,你不会因为看到我而看不到她。你的眼光不会因为看到她是个女人,眼睛就只能容一个女人。你不能因为你看到她是个女人,再看到我的时候,我也是一个女人了,你的自性,你心底里面清醒觉照一切,却不会被所觉照的名相沾染的觉性,就像虚空一样,一切名相在虚空中相续生灭,虚空是不动的。你内心深处的觉醒心如明镜一样反映万物,但又却不被万物所沾染的清醒明澈,祂是不会被所觉知的名相所改变、所带动。那里就是解脱分段生死,不入轮回的桥梁。
所以说,修行,是你自己束缚了自己,是你自己将自己捆绑在生死轮回的车轮上。怎么去解开它?向自己内心里面的烦恼去寻找释放,向你自己内心里面的贪婪和欲望去寻求布施。你能将你自己内心深处最舍不得的东西,能够去无偿地给别人,能够在别人骂你的时候,能够在别人欺负你的时候,并且是伤害你自己最亲近的人的时候,在怒火冲天的那一刻,你去观察自己内心深处,能够觉知怒火,本身却不被怒火所带动的,觉知深处的清醒,无生就是不动,清净就是定力。所以,修行,是一个不断认识心的过程,出离生死是为出家。生死在何处?在心意的相续当中。心意的相续还有一个名字叫什么呢?贪爱。你不贪爱就不会有心与意的相续。
你既不能阻碍生,也无法挽留死,既然生死不受你的控制,那么建立在生存之上的现象,为何你要苦苦执迷,被期许的恐惧所镣铐?深观无常的道理,了解贪欲是错觉,离舍贪欲则执着融解,执着消散则自我熄灭,自我消散,无挂自我的心,就是本觉之圆满;本觉妄取了自己,认识自性的明觉,就是你当下意识的根源。
举个例子:我现在说话,你们在认真地仔细地听。你觉得这个是你老师,要恭敬,而且你觉得你老师讲得很有道理。那是因为你的内心对我有所取舍,取舍就是心灵的迷茫。我觉得这个老师讲得好,认识就是贪爱。这个时候,旁边有人说话你是听不到的,你只能听到嗡嗡嗡的声音,他们在说什么,我不想听,也听不到。同样是声音,我在说,他们也在说,你为什么不去听他们说呢?因为你的内心对于他们并没有取舍,所以你的六根虽然听到他们讲的声音,却是充耳不闻的,明白了吗?你心意的相续,包括你的自我,一定是由内心最深处的愿望,取舍六根色尘,心尘相续形成了境界,这个境界就是你的心中目前所看到的我。实际上你的耳朵一刻不停地在听声音,背后有人说话,外面有车的声音,你为什么听不到呢?并不是你没有听,而是你的心不取舍。你们好好想想是不是这样子的。
如果你内心没有愿望,你的肉体六根虽然处在闹市,但是却充耳不闻的,你的眼睛虽然在遍观世界,你却视而不见的。为什么现在咱们视频的时候,你的眼睛在看到这个电脑屏幕的时候,电脑屏幕背后的墙你为什么不看?你为什么不看桌子?它们是实际存在,你为什么不看它?你为什么只看到了这个电脑屏幕上的我?因为你的心只想看到我;我们晚上行走在漆黑的马路上,眼睛只会追逐路灯的光,以免陷入黑暗中,街道两边的树木,楼房,路边的垃圾桶,你为什么看不到?并不是我们看不到这些存在的景象,而是,我们内心在眼根摄取的光线中,只会取舍心识渴望获得的景象;反过来讲,我们活着的这一生,我们所看到的一切,都是我们的心愿意看到的,是我们的心所能够看到的,是我们的心只能够看到的,是我们的心被觉知和感受捆绑之后所看到的因果,因此莲花生大士说,一切众生皆依自身的业境投射出世界。
你们两个人,一个是男的,一个是女的,虽然一个生活在青岛,一个生活在黄岛,都在山东,但是你们俩肯定不是一个人,这个毫无疑问。我坐在你们面前,你们两个在心灵里面对于谢安朔的体验、感受、经验和觉受都不一样。这个大姐,可能会觉得我非常亲切;这个大哥,会觉得老师讲得很深奥啊,很难懂,我要认真地听。
同一个谢安朔,为什么在你们心目当中变成两个谢安朔了呢?是因为你们两个人的心,心被觉知绑架的过程,觉知形成的前因后果不同。你们两个看到的谢安朔,是你们两个的心,过去积累的习气,所折射出来的谢安朔不同的名相,导致了心看到了这个名相的不同。就像玻璃,它本身是透明的。光照过来,光本身是无二的,光和光,不论是橘色的,蓝色的,红色的,黑色的光,它的性质的一样的。光本身无色,是因为玻璃上的颜色,有黑色,有橘色,有绿色,有蓝色,折射出来的光,就会变成了七彩的光。这个七彩的光,就是你们看到的不同的世界。实际上只有一个世界,在你们的心里面的体验却不同,是这样吧?也就是说,你们只能看到你们的业力所看到的东西。但是,玻璃上的这些杂尘如果清洗干净了,你们看到的世界是一个世界。我看到就是你看到,你看到的就是我看到的。玻璃上的灰尘是什么东西呢?——想,想阴。
这个想阴,想阴不是人类概念当中的那种想,想象啊,思想啊这些东西,不是。那都已经很粗糙了,那实际上人类的想已经在色蕴的境界当中。我们思想,我们的意识,实际上都是想阴,被色蕴和受蕴绑架之后,已经把它搅拌成泥团一样的,很粗糙的所谓的低级能量,这个称为想。就这个低级能量,外道会认为它们很高级:我一想就变出什么东西来,我的思想可以创造出多么大的能量和神通来。这个全部都是胡说八道!想阴本身是没有根的。想阴的根本在什么地方呢?不在你的意识。想阴的根本是心灵对自己的体验。
那面镜子,那面玻璃原本很干净。原本无色的玻璃,折射人的自性光的时候,对光是没有取舍的。仅仅因为分辨光明的形态,对于光明形成了存在感,存在感就会折射性空的光明,成为光明的形态,分辨光明的存在感,就是三界的顶端,三界的基础,众生的“命源”;无生遍满的觉性纯光,透过存在感的镜子,折射出来是什么东西呢?是行阴流,就是光明的形态,五色光具有了光明存在的形态,存在的光,就一定有存在的体现,体现就会扰乱对于光明认识的存在感,产生细腻的,对于光明的细腻分别,这就是行阴流,也称为沙尘惑,细腻不易察觉的迷惑,扰乱了原本整体圆明不动的存在感,存在感对于细腻光明生灭的流动,形成认识,这个认识呈现出对于光明的取舍,明暗,动静,过去,未来,当下,就此产生。
原本一念错觉所现的虚空,因为折射觉性,而形成了对于觉性的分别,分别取舍了觉性光明,投射出光明形态,光明被存在感的认识局限,扭曲,形成光明细腻的差异,差异的相续就是行阴流,光明存在的形态,呈现出空间,光明运动的形态,呈现出时间,时空交错,激荡,震荡延生,拓展出三界内无尽,无量,无边,无际的时空;而一切时空的本质,皆是对于光明形态的认识,认识分裂了原本整体的存在感,或者说,存在感对于光明形态,细腻差异的取舍中,在一切因取舍而现的时空错觉中,都会呈现出存在感的分别,分别就是世界,取舍就是众生;你的心,确定自己是存在的这个存在感,就是造物主。所以造物主不是在外面,不是祂创造了你,而是因为你的妄想创造了造物主,造物主又蒙蔽了你的觉性,而创造出来了你。它是个循环,是你创造了整个宇宙世界,你被你创造的宇宙世界所束缚了,就会成为了宇宙世界当中,不同世界当中流浪的众生,但是宇宙世界的根本,却是你自己觉性的迷失,而产生了阳焰的火花。众生这种阳焰的火花,聚合成海,就会成为三界六道的业境。
文殊菩萨说:“觉海性澄圆。圆澄觉元妙。元明照生所。所立照性亡。迷妄有虚空。依空立世界。想澄成国土。知觉乃众生。空生大觉中。如海一沤发。有漏微尘国。皆依空所生。沤灭空本无。况复诸三有。归元性无二。方便有多门”
你只要破除了想阴,进到行阴流,你、我、他,我们三个人是同一个生命。你的想法就是我的想法,我的想法就是你的想法,是互摄互用的。
为什么到行阴流就解脱了三界分段生死呢?因为光中没有自我。没有一个所谓的“我”存在,有的只是对“存在”的经验和觉受而已。有存在的经验和觉受,但是却不被存在的形象所带动,这是“奢摩他”。解脱了分段生死,你就不会像是一般平凡人一样生生死死了。反过来讲,你观其他人八万大劫的生生死死,就像你面前摆着的一盘水果一样,清清楚楚。为什么呢?因为你的玻璃上没有颜色,你当然可以看到其他玻璃上的颜色,看得清楚细腻,毫厘不差。
众生是玻璃上沾染的颜色,扭曲了光芒而形成的色相,你呢,是无色的玻璃,完全透射着自性的光,圆满而不被那些有颜色的光所带动,但是这个纯净玻璃所折射的圆明的光,跟有色玻璃所折射的有色的光,光的性质是一样的。这个性质是什么东西呢?这个性质就是众生的佛性。
佛性没有好坏,佛性不在善恶当中。你能够说透过无色玻璃的光,就一定比透过有色玻璃的光显得高贵吗?光的本身,是没有区别,没有取舍的,因分别所现有色光,分别就是沾染玻璃的颜色,或者说,分别即无色玻璃的扰乱;是因为玻璃上的色尘而折射光,形成了善恶对错、生死轮回,而一切善恶对错、生死轮回都是因缘聚合、本质性空的。性空的东西你能说它是对的,是错的,是善的,是恶的吗?没有。光中无色,空性无生,本无生灭,圆满一如,为无分别。
    人类看觉者,本能升起神秘感崇拜,似乎神灵代表着无穷的浩瀚,无量的寿命,无边的法力,无尽的庄严富贵,这只是无明心,贪嗔痴所投射出的业境;觉悟者,只因脱离迷幻而认识了当下,而当下即自性清净涅槃,实相远离觉与所觉,熄灭照与所照,脱落身语意三业牵引,观众生世界为一念空幻,是自性迷失的倒影。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生死河——佛义】(二)谢安朔 {修行,是一个不断认识心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