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正信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请立即注册
查看: 176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高认识当量是“可靠”判断不同观点谁对谁错的真正依据

[复制链接]

23

主题

26

帖子

81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8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4-15 17:39:3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同样是圣人,对同一个问题会有不一致的看法。如老子讲大道废有仁义,就与孔子不一致;同样是哲人,对同一个问题更常有相反的看法,如有神论和无神论。圣人的自信源于其创见当量极高.老、儒、墨三家皆独立千古,哪一家也说服不了另两家;哲人的自信也源于其创见当量高—当然不象圣人那样高。只有谁才能裁判圣人之间或哲人之间谁对谁错呢?只有认识当量极高,而又将各圣人或哲人的见识与认识当量纳入或将其主要部分纳入其认识当量的人才能做到。一般的哲人做不到这一点:仅仅靠创见当量很高是不足以担当裁判的。因此原因,当你看到一个哲人巨匠对一个圣人或其他哲人的理解与评价非常错误,你就不用奇怪了:并非凡哲人巨匠都不会说错话的。从某种角度来讲存在争论是件好事:这种争论能促使人们思索,对思想进步与发展有利,有启发和推动作用。故虽学富五车却持有许多谬误的人虽极常见,但这种人对搅动人们思考有益:这种人相当于戏台上的丑角,是很能活跃气氛的。学富五车谬误也多的人特点是学习当量高甚至很高,但认识当量很低:他们不能将所学东西融会贯通,变成一个成熟的整体。或者还有一种情况:假融会贯通,这是他用错误的方式、在错误上“融会贯通”了。这就象一个技术拙劣的建筑工,虽有优质材料却盖起一个歪歪斜斜的房子一样。这种人学问虽多却常常不通情达理,且常常还很偏执。而其偏执固执,也恰恰源于学富五车的“大成就”。
正由于看到许多大师也常有谬见,而且是真正的大师,所以弄学问要警惕小心。自信固然重要,但也要有谦虚心态。想一想那些名垂青史的哲人尚常出错,保持谦虚、纳言思过的态度还是对的。圣人还讲“吾日三省吾身”呢。这上述一番感想,除了早有的想法外,又看到一著名社科专家,研究员,一生著述颇丰,然而却就在他研究一辈子的领域内,完全得出错误的结论。给我的印象是此人一辈子守在棉花仓库内、棉田中,却得出“棉花是一种常见其坚硬如石的东西”这一结论,真是错的可笑。然而这一结论还是成千上万“棉花研究专家”的一致结论,但幸而不是另外许多“棉花研究专家”的一致结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请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世界正信佛教论坛  

GMT+8, 2024-5-5 15:04 , Processed in 0.026786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