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正信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请立即注册
查看: 216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人精神上太累,和儒家的牌坊印记

[复制链接]

228

主题

248

帖子

750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750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4-16 14:14:5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日期: 2008-02-15 20:25
原文地址: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90e40101008wkn.html
   
儒家思想对中国人精神的最大影响,是荣耀思想印记。包括尊卑、出人头地、光宗耀祖、门第观念、面子、牌坊、名节、孝,等等。
这套东西经由儒家提倡后,经过历史的鼓吹、发酵、滚动、变种、膨胀,最后变成一威毒无比的精神毒雾气团,重重的笼罩在中国人生命圈子内,压迫和窒息着中国人的心灵,使中国人的心灵再也无法轻松起来。它促使、逼迫人们去相互比较、在一切事情上一切场合上相互攀比、引起一切卑鄙和犯罪。
中国人争夺权力和金钱、地位、名誉的背后真正目的,就是争夺面子和荣耀,背后的动力就是儒家的荣耀思想印记。这种印记在中国老百姓的几乎一切生产和生活上都有强烈的表现,是引起人们卑鄙、道德沦丧和堕落犯罪的最大原因。
中国49年以后有一段时间突出劳动人民、突出贫下中农和工人的地位,算是对这一思想印记的巨大冲击。但后来又死灰复燃,并迅速的恢复到了先前的地步。这一印记逼死了大量的妇女,催生了方孝儒之死,给中国人带上了无比沉重的精神枷锁,长期压的中国人喘不过气来。是对中国人民进行精神压迫的,一座最大的大山。使中国人无论穷人还是富人,都事实上没有了幸福,都必须在这一精神重压下残喘、拼搏、奋斗,以挣得比别人更高的“地位”,以免让人“看不起”。而这样做人的目的,就是围绕着一个“面子”问题。而这个“面子问题”,根子就在儒家,就是儒家给全中国人带来的。
西方社会根本就没有这样一个面子问题,所以西方人远比中国人心灵轻松。
中国儒家思想传到日本,便把这种恶习也带给了日本人:为了在亲朋好友多,“人缘好”上不输给别人,日本人结婚的时候还花钱雇别人来帮吃,以显示婚礼热闹,“不寒酸”。而这一切的根子,就在一个“礼”字上,就在“尊卑有序”上。而起源于中国儒家的那个“牌坊”,是这一切的根源,人们还没有想到呢!
由儒家的尊卑,演变出的光宗耀祖、名节牌坊,到诱使、促使大众喜爱对人的各种经济的、人格的、社交的、政治的、文化的各种能力的评价,到热衷作比较,结果是逼迫社会大众把每个人,在一切场合作比较,特别是在社交、家庭,等,和礼节上的规格、形式作比较,迫使中国人在一切场合都与别人作比较、攀比,造成人的巨大精神压力与负担,形成一种强大的精神压迫。而这一切的始作俑者,就是儒家的礼字和尊卑的等级观念。
中国人的幸福与痛苦,有相当多来源于人与人的相互比较。儒家宣扬不平等,迫使人们在每个人之间进行比较,加深了中国人的痛苦和精神压迫。这种比较是全方位的,从学校的考试分数,到家中家长的权利职位,到富裕程度,到交友的数量,婚嫁的来客数量,迎亲车队的豪华程度,都在中国人的比较之列。如果稍有不如别人处,则主人就感到没了面子。而这种比较攀比心理,根源就和古代的名人牌坊联系在一起,也和儒家的尊卑观念、礼制观念联系在一起。穷人和富人都要受这种精神枷锁的重压,是儒家思想毒素时隔久远历史后的一种变异。而这和西方的平等观念、博爱观念、自由观念,正好相反:儒家的这种观念与影响,正好宣扬了不平等,也导致了人们的不自由——精神上的不自由。
有人认为世界上只有华人最勤奋,最能拼搏,最能奋斗。这其中的原因,倒不是因为华人的基因与别的种族不同,而是因为,华人在精神上的枷锁,实在是比任何其他种族都更加沉重的缘故。
西方人根本就没有这样的精神枷锁,所以他们无比轻松。
是这种华人的精神枷锁,逼迫华人去拼死拼活,而永远不得解脱。
不平等总是大量的,愈强调个人奋斗不平等就愈大,大家竞争也就愈大,大家愈争愈不平等。
而由于儒家的影响,中国每个人都不愿意落人之后,没了面子,于是只有奋斗终生了。
其实奋斗终生也未必就能什么都不落人之后。所以,这种攀比的心理负担,就只好永远重重压在所有中国人的心头了。
没看到中国的孩子,从小就失去了幸福与童真,要在学校考试中不落人后,而被压的喘不过气来么?
没人想到,中国小孩子的这种被分数重压,竟然会和古代的人中了状元,家乡的人在朝廷中当了大官的时候,尊崇儒家的读过书的人们,热衷在家乡树起一座牌坊以示荣耀和尊贵有关?
小小的孩子就已经尝到了儒家带给他们的“幸福”,惶论我们这些大人了。
那些被礼教逼迫自杀的烈女节妇,只不过是儒家带给中国人的,最直接看的见的祸害罢了。
话说到这个份上,大家知道儒家的贞节牌坊是如何压死人了么?
这万恶的牌坊!
过去人们仰望着牌坊,现在则盯着孩子的分数,盯着乡间路上开来的小轿车,议论村里谁家有人在镇里当官?谁家有人在县衙门当差?逢年过节怎么怎么有人来送礼。本以为儒家是一具僵尸,然而那一套官尊民卑、出人头地的东西,哪知道还兴旺得狠呢。
西方人因为崇尚平等与博爱,并不会因为哪位学生成绩特别好就全班投来羡慕的眼光;中国人因为深被儒家所毒,所以看见温总理亲自打雨伞,就感动的热泪盈眶了。
儒家流毒所至,使中国人主观上客观上都在追求不平等,都在逼死孩子和大人!而许多崇儒、尊儒的人士,还认为中国对儒家尊崇不够,还在那里起劲鼓吹儒家的那一套,和竭力扩大儒家的影响呢。这些人如果不是别有用心,那就是糊涂的可以。
更有那什么不负责任的教授于丹,鼓动如簧之舌,把《论语》吹的天花乱坠。什么《论语》教导中国人如何快乐的生活。
在儒家流毒的影响下,中国人会快乐吗?
如果不消除儒家的这些流毒,中国人永远也不会快乐的!
要清除儒家的毒素,只有引进西方的平等、博爱与自由民主的观念。
宣扬方孝儒这类人本来就是个大错,就因为这样的宣传多了,所以中国不会出现特蕾莎了。
西方人推崇平等、博爱,所以特蕾莎关爱穷苦人,引起人们的尊敬;而中国的儒家推崇光宗耀祖、名誉牌坊,所以中国人就羡慕出人头地,推崇不平等。儒家这样引导社会,可把中国人害苦了!
这丑陋的儒家,这万恶的牌坊!
我们应该不光引进,还要在每件事上去认真实行之,才能对抗儒家宣扬的不平等。
过去的牌坊我们能看得见,已经有许多人被这些牌坊逼死了;今天的牌坊更多:它们就是遍布与弥漫全中国人之间的、深藏于中国人内心深处的人与人的尊卑比较,和不平等的比较、攀比。
儒家也是一股顽固守旧的社会思潮。过去每当中国社会处于变革的关口,儒家就跳出来充当最反动的思想势力。而原有的反动势力,却也很乐意利用儒家的腐朽与麻痹作用,这有历史在。
中国人赶快觉醒吧!
救救妇女!
救救孩子!
救救穷人,也救救富人!
救救每一个中国人!
让我们大家共同起来自救!
是到了应该仔细清算儒家的时候了!



附文:

道学外传

作者:  严复


吾闻欧人之谈史学者曰:“古之史学,徒记大事,如欲求一代之风俗,以观历来转变之脉络者,则不可得详,是国史等于王家之谱录矣;今之史学则异是,必致谨于闾阎日用之细,起居笑貌之琐,不厌其烦,不嫌其鄙,如鼎象物,如犀照渊,而后使读史者不啻生乎其代,亲见其人,而恍然于人心世道所以为盛衰升降之原也。”若是,则论世者慎毋遗其细矣。今与诸君论其细者可乎?
  夫学术之归,视乎科举;科举之制,董以八股;八股之义,出于《集注》;《集注》之作,实惟宋儒;宋儒之名,美以道学。村学究者,其史家《道学列传》之果耶?
  自明以八股文取士,而义必限以朱注,迄于今日,六百余年。遂至无论何乡,试游其地,必有面带大圆眼镜,手持长杆烟筒,头蓄半寸之发,颈积不沐之泥,徐行偻背,阔颔扁鼻,欲言不言,时复冷笑,而号为先生长者其人者。观其人,年五六十矣;问其业,以读书对矣;问其读书始于何年,则又自幼始矣。夫人自六、七岁入塾,至五六十岁,中间又未尝隶军、服贾,即偶入仕,亦未尝膺烦剧,则度其四五十年间,日日均可读书,质虽驽下,无一得之智[①],无远略之怀,但能循途守辙,日诵数十行,时日既多,意者亦必有可观者焉。试入其室,笔砚之外,有《四书味根录》、《诗韵合璧》、《四书典林》,无他[②]等书。其尤博雅者,乃有《五经汇解》之经学,《纲鉴易知录》之史学,《古文观止》之古文,《时务大成》之西学。微问之曰:“先生何为乐此?”答曰:“国家之功令在是也。”问曰:“功令脱改,先生奈何?”答曰:“功令曷为而改哉!天下之文,未有时文若者,惟时文之义理格律乃能入细,凡文之不从时文出者,尽卤莽灭裂耳。且功令若改,则国家将亡矣。汝毋为此亡国之言。”问曰:“然则,先生于时文观其深乎?”答曰:“然。余之文崇理法。”问曰:“不识时文之理法,上帝所令乎?教主所制乎?国宪所颁乎?且时文之义理,即圣门之义理乎?”则色然而不应。知其怒,哀其既老,思有以慰之,曰:“先生之齿长矣,岁所人似若为丰矣,盍谋所以娱此暮年者。”答曰:“予不敢稍纵也,将以遗之子孙。”问曰:“度先生之力,即极约,量不能致千万金,子孙而贤,何以此为?子孙而赖此,则又非先生之所望矣。”则又色然而不应。知其不可告,思以他辞乱之,曰:“先生亦阅报乎?”答曰:“亦偶阅之。然今日之报,即今日天下之乱民也。西人之来,谋利而已,本无大志;且穷奢极欲,衰将及之。而各报乃日日以瓜分为言,是不啻导西人之至,而胁中国以必从,愚而自用,贱而自专,灾必及之矣。况民主者,部落简陋之习也,各报称之,不知支那即改民主,汝未必即伯理玺天德;支那即开议院,汝未必即议员。若支那真瓜分,吾辈衣食自若也,汝胡以此哓哓为。甚矣!各报之为今日天下之乱民也。”于是问者亦遂不敢复请。
  夫支那积二千年之政教风俗,以陶铸此辈人材,为术密矣,为时久矣,若辈之多,自然之理。以钱财为上帝,以子孙为灵魂,生为能语之马牛,死作后人之殭石,悯恻不暇,安用讥评!独恨此辈既充塞国中,岂无上膺执政之权,下拥名山之席者?而今乃奉此五百兆炎黄之胄,二千年圣神之教,以听若辈之位置,返之仁人志士之用心,当咸以为不可也。是以不惮刻酷之讥,轻薄之责,形容一二,以例其余。读此文者,当思人之为恶,虽千转万变,而一由于心地之不明。若辈既心地不明,则若当时虽无为恶之心,而将来必有致祸之实。支那与日本种相同,而教亦相若,乃以十倍之地而不及日本者,非视此辈之多寡,为国势之盛衰耶?故愿有事权者遇此人,毋使事权落此人之手;有子弟者遇此人,毋使子弟听此人之言。
注释:
  第 483 页[*]原载一八九八年六月五日(光绪二十四年四月十七日)《国闻报》。
  第 484 页[①]原作“质虽驽下,得之智”今据《国闻报汇编》校补。
  第 484 页[②]原作“无创”,今从《国闻报汇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请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世界正信佛教论坛  

GMT+8, 2024-4-19 17:11 , Processed in 0.289232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