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正信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请立即注册
查看: 165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弥勒佛宣昶玮:归隐文章成热门说明中国人活得太累,中国文化有问题

[复制链接]

87

主题

107

帖子

419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419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4-1 11:02:3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因为在猫眼论坛看到一篇短文,一个人因感觉自己总不愉快,决心要弃世归隐。这位叫牛屎龟的网友写到:
“我看到天涯上有类似的贴子,也心动了。
我因为自已家庭上的事情,现在单身一个过生活。四十岁了,没什么牵挂,但心情一向并不好;工作上也不太如意,常要受气,早就想不干了。
虽然我现在一贫如洗,但是如果把房子卖掉,同时辞职后取出住房公积金和其它补贴,大约可以得到五十万。然后再到内地某个地方买一套房子居住,过最基本的生活:一碟青菜,两碗白饭足矣。
问问各位内地什么地方房价是比较低的?治安方面哪里较好?要过最基本的生活,五十万能捱多久?
当然一切都是设想,真要实行,要下点决心的。
我现在没有浮财,一副穷酸相;所谓的五十万别人是拿不动的,这点要说明。”
谁知道这篇帖子其貌不扬,但一经问世,却一石激起千重浪,竟引起无数的人跟进讨论,短短几天点击量达到了几十万:从来猫眼一个帖子,不曾有此殊荣过。
细看网民的观点,颇是有些一致:大家都倍感现在生活的不快活,很累;有个别的才三十岁左右,就已经感觉对世俗生活厌烦了:要拼命挣钱,要巴结老板或者领导,就这还是要遭周围的白眼或蔑视:因为自己混得不如别的人,没人家有钱有地位等等。很有一些类似的青年也想学这个落魄汉子弃世归隐,这问题就显得很严重了。一个名叫“来了”的网友竟然说:“我还不到中国人怎么啦?
我又想起中国的学校里常常有一些不堪重压而自杀的孩子,心理非常不好受。
寒冷的路灯下久久的徘徊,夜不能寐。
中国的社会怎么啦?
其实,答案是很简单的:种种迹象表明:中国人活的太累,中国人活的不快活;中国人的生活,远远和幸福无关,而是相反的。
寻找一些中国人活的不愉快、活的太累的事实是很容易的。
我曾经在工地上问过一个民工为什么出来做工?是不是过日子不够用?这个人一天能挣又有一个建筑老板,一年纯收入几百万元,这应该好过了吧?可就是不。因为过年的时候几个朋友聚会一叙,原来别人都比他赚得多,就数他少,结果一个年他都没快活,闷闷不乐的,觉得在朋友面前没面子。春节刚过去他就在工地上嚷着今年要比去年多累些吧,多去找王科长赵经理的,多送礼,多揽活做。
又有南方富裕地区的一个商店老板,一年挣个三十多万的,但在村子里只是个穷人,周围的人许多都比他有钱,人家一年赚几千万呢。这老板觉得自己抬不起头来,和人说话的时候很小心的,村子里人情往来的时候对人家恭恭敬敬的,下气着呢。
至于诸如什么做工要受老板或上司的气,要巴结,时不时的挨训,那就更常见了。还有和周围的人相比,自己的家庭是寒酸的,远远不如别人有钱;拼命奋斗累得要死,也还是不如别人有钱;在社会上还要巴结老板或领导,别人是老爷,自己是孙子;逢年过节上老丈人家,都显得比人矮一等,不如那几个连襟有钱有权,老丈人也对自己没有好脸色;老婆也埋怨自己没本事,话也很难听的,吃饭的时候都不得好话听。这样一类的窝火就更常见了。
和中国人相比,外国人是非常幸福的。外国人几乎没有象中国人如此这般繁复的人情往来,对老板或经理也不要那么巴结,员工之间也不象中国人如此勾心斗角,既没有相互境况的攀比,也无谁高人一等的感觉:放下心情做工,轻松的吃饭和睡觉;屋里天地宽,社会乾坤大:真个是自由轻松的好世界。
而中国人却偏就不这样:他们非要把事情弄得复杂、弄得繁琐、弄得相互比较、弄得相互攀比、弄得富人不轻松、弄得穷人更是那个难过不可。
我亲自经历过国家领导人坐车从我们市区经过,老百姓被阻拦了几个小时不准过马路,等着官员到来。中国的老百姓此时不是愤怒,而是啧啧称羡:还是大官威风,还是教导自己的孩子也能做大官呀。
于是中国人就只有长期的互相攀比、互相争斗、互相争夺、互相勾心斗角、互相比着奋斗、互相比着千方百计的巴结权势、在一切诸如婚丧嫁娶场合、在每场酒席桌上互相比着有面子、更阔气:于是中国人就非常疲累的在神州大地上无比沉重的长期生活下去了。
与放下如此这般一切一切包袱的外国人相比,中国人怎么能活得不累?怎么能活得轻松?
宣昶玮对此早有注意,并深入进行了思考后发现:造成中国人这种活的很累情况的根子,就在儒家的对“礼”的讲究、和儒家的尊卑有序、以及后来演化出来的各种牌坊等等方面,根子几乎全在儒家身上。儒家起了个头、又大肆宣讲和推波助澜、历代儒家信徒的一言一行的示范、在几乎所有文章中的灌输、在所有生活中的体现、再加上历来统治者的崇尚与鼓动,百姓之间的相互影响,于是便渗透到每一个中国人的血液中去了、也深入到中国人的灵魂和骨髓中去了。
这就象宇宙大爆炸的那一刻,孔子给强行装订了初始的运行程序,于是一切都以此为根据,开始了后来的永远没有完结的衍生,和自我繁殖塑造与强化:于是中国人就只有世世代代倒大霉了。
许多人不知道儒家的这种对于中国人老老小小的祸害,还在那里大力宣扬儒家,和孔子大圣人的诸般好处呢。
中国人和外国人的不同是因为文化的不同。中国人活的太累,和外国人生活的轻松,都是由于各自的文化中的基本因素制造出来的。中国人的太累主要是精神上的太累;而外国人的轻松也是因为精神上的轻松。外国人没有那些攀比的心理、炫耀的习惯、尊卑有序的文化、权力者威风凛凛的显摆,也就没有了巴结逢迎的需要、勾心斗角的可能、尔虞我诈的动力。
一句话:中国人的太累是中国人自己造成的,是中国的文化,主要是儒家文化的影响造成的:自从各种牌坊立起来之后,中国人就一天比一天的注意自己、同时也注意起别人的行为和操守、最后就发展和扩展到开始注意起周围一切人的所有境况起来,并且时时的作一比较:于是大家都被攀比和无时不存在也无处不存在的相互之间比较的巨大枷锁,给牢牢钳制住了。事情一旦养成习惯那作用和力量就是非常巨大和可怕的了:正是由于这种习惯的力量和巨大的影响,中国人就永远不得轻松了,就只能永远活的太累了。
明白了吗?
中国人太累是由于儒家的影响,完全是我们自己日积月累所养成的习惯,在我们自己不知不觉之际形成的。
现在中国的孩子们,自幼儿园开始就要面对竞争的压力,有谁注意到:这种竞争竟然是儒家的毒害所形成的攀比的衍生物呢?
当到了小学和中学的时候,这种竞争就更激烈了。小小年纪就开始学着太累的生存;有谁知道,这也是儒家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呢?
那些望子成龙的家长,在孩子刚刚在床上学着爬的时候,就计划好了攒钱买钢琴、买小提琴,或者别的宏伟打算。又暗暗在心中打定主意:这辈子无论如何也要把孩子培养成龙成风,娘老子这辈子完了,让孩子给咱争点光,也混个出人头地,在电视报纸上露个脸儿,风光一把,看看咱也不比谁下气。
于是中国人的孩子们,天真无邪的孩子们,在童稚未脱、乳臭未干之际,就开始了他们那,注定也要一生太累的生活。
想想吧:中国人生活的这个世界悲惨不悲惨?难受不难受?
这就是儒家给我们中国人带来的好处。
有的国家的文化,最终的效果是使人民幸福;有的国家的文化,最终效果则是使人民老老小小都套上精神的枷锁,永远不得轻松。中国儒家文化的天大影响之一,正是使人民从来不可能再精神轻松了,永远被套上枷锁了。
在中国只有一类人能从儒家给社会带来的悲惨和枷锁中获得巨大的利益:就是那些风光无限的达官贵人们,那些权势者们。象那些仅仅因为由此经过就把千万老百姓拦住,只等他一个人经过的大官僚,他们是非常荣光的,因为可以到处享受小老百姓的羡慕,以及无数的人欢呼万岁,包括热烈的掌声。
明白中国的大大小小的官僚们、以及还不是官僚的城管们、公安们、公仆们、那些衙门里的办事员们,他们为了显得比老百姓高人一等,为了他们的耀武扬威,已经给中国人、给中国的老百姓,施加了多少威风么?让老百姓感受到多少的焦虑,和感到如何的威压么?
当*总理到下面视察之时亲自自己打了一次雨伞,中国人都觉得惊奇万分了。在这样的国度,官僚们的享受是可想而知了。所以这些人对于儒家是非常的满意,正暗中鼓动着把儒家发扬光大呢,于是什么于丹的便唾沫乱飞的大说特说起《论语》来了。善良而单纯的中国老百姓读不懂这一切,还在电视下啧啧称赞这个于丹是真有水平呢。
中国人活的如此沉重,如此艰辛,不可能不引起一个真正思想家的注意,于是宣昶玮便有了诸多的研究文章见世。
历史上有些思想家是专门思考着坑害人类的,韩非就是典型之一。而尼采则是祸害最大的一个思想家。孔子的影响也好不到哪里去,他的那套东西可把中国历来的人民老老小小都给祸害惨了:那些贞洁牌坊害死的妇女,其实只是冰山一角呢。现在的中国又有人,试图发明什么有饭吃就是最大的人权,也想祸害中国,祸害人类呢,我呸!
凡是正直的中国人,从现在起就要思考:
我们怎样才能从我们如此肮脏的文化氛围中,有一天也能突破出去啊?象那些活的很轻松自在的国家的人民一样?
我们有这种可能吗?
想想那些因为不堪学校成绩排名对比的压力而自杀的小学生吧;想想那些小小年纪就要被大人逼迫着苦练小提琴的孩子们吧:我们中国人难道还应该把孔丘尊为圣人,还要让他,和他的儒家流毒流传万代,让中国的孩子们也永远不得幸福吗?
没有受到儒家流毒压迫的孩子或者还有?
救救孩子······

中华思想家世界联盟 宣昶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请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世界正信佛教论坛  

GMT+8, 2024-5-3 06:46 , Processed in 0.026725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