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正信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请立即注册
查看: 2055|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破斥《我为什么抛弃了佛教》 卷一

[复制链接]

28

主题

106

帖子

281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81
QQ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4-30 17:09:2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普德海幢 于 2015-4-30 17:13 编辑

破斥《我为什么抛弃了佛教》

夫“宗教”者,出自佛教用语。拉丁语是“religio”(肋里哥依奥),欧洲中世纪的天主教对其定义包括一丝不苟、畏惧神灵、盲目信仰(迷信)、追求自身灵魂圣洁,以及崇拜、祭祀、敬畏某种主观或客观存在事物等主要特征。英文转写“religion”(瑞累真)。词源最早可以追述印欧语系的印度语。
而佛教之“宗教”指宗与教。华严五教章卷一有‘分教开宗’之说,即将宗教二字分开解释,一般以宗为主观的、个人的主义信念;教则有客观教说之意。又一宗之教旨,亦称宗教。
由上可知,世界宗教包括:基督教、天主教、道教、印度教、喇嘛教等都符合欧洲关于“宗教”一词的定义,而佛教则不能被包括在内。何以故?
其因有三:
一者,不盲目迷信;
佛教教导需要正见、正思维等不可盲目信仰,必须要有自己的判断力。在佛法的修行境界里有“四无碍辩”,成就此四种辩才,一切外道所不能制,能以辩论折服一切邪说、邪见。而佛教四众弟子,都可以对于佛法而起疑问。如《大般涅盘经·卷第二·寿命品第一之二》中佛云:
【“复次,比丘,若有疑念,今皆当问。若空不空、若常无常、若苦不苦、若依非依、若去不去、若归非归、若恒非恒、若断若常、若众生非众生、若有若无、若实不实、若真不真、若灭不灭、若密不密、若二不二,如是等种种法中有所疑者,今应咨问。
我当随顺,为汝断之,亦当为汝先说甘露,然后乃当入于涅盘。】
又如《大般涅盘经·卷第三·寿命品第一之三》中云:
【佛告诸比丘:“汝等今者若问于我,则能利益一切众生。是故告汝,听随所疑,恣意而问。”】
甚至,佛陀许可对于有怀疑的佛法,可以不受持。如《大般涅盘经·卷第六·如来性品第四之三》中【佛言:“善男子,于我所说若生疑者,尚不应受,况如是等?是故应当善分别知,是善不善、可作不可作,如是作已,长夜受乐。】
因此佛法非世间所谓“宗教”,乃是理性正信之言教。

二者,无畏故,不惧神灵;
唯佛法中具足无畏,不惧任何神灵。如《佛说戒消灾经》中又说,一人因受五戒,吃人鬼即不敢近身。可见凡是归依了三宝的佛弟子,一般的邪灵鬼神,不唯不敢受礼,并且还要远远的逃避。
佛教清净之三皈五戒居士尚且,不需畏惧鬼神,何况成就无生法忍之佛、菩萨?
佛菩萨可以施与众生无畏,当众生恐怖时,如果能够想起佛菩萨的名号,默念,出声念,都可以获得无畏。如《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中佛云:
【无尽意,是观世音菩萨成就如是功德,以种种形,游诸国土度脱众生,是故汝等应当一心供养观世音菩萨。是观世音菩萨摩诃萨,于怖畏急难之中能施无畏,是故,此娑婆世界皆号之为施无畏者。】
佛教中可证得无畏,如《信力入印法门经·卷第一》中云:
【尔时。文殊师利法王子菩萨摩诃萨。从坐而起。更整衣服。右膝着地。向佛合掌。而白佛言。世尊。唯愿世尊。为诸菩萨摩诃萨。说能清净初地之法。得大无畏安隐之处。】
佛教中一切众生皆可成佛,成佛即具足四无所谓。如《大智度论·卷第二十五·释初品中四无畏四无碍智》中云:
【四无所畏者,佛作诚言:“我是一切正智人。若有沙门、婆罗门,若天、若魔、若梵,若复余众,如实言是法不知,乃至不见是微畏相;以是故我得安隐,得无所畏,安住圣主处,如牛王,在大众中师子吼,能转梵轮;诸沙门、婆罗门,若天、若魔、若梵,若复余众,实不能转。”一无畏也。
佛作诚言:“我一切漏尽。若有沙门、婆罗门,若天、若魔、若梵,若复余众,如实言是漏不尽,乃至不见是微畏相;以是故我得安隐,得无所畏,安住圣主处,如牛王,在大众中师子吼,能转梵轮;诸沙门、婆罗门,若天、若魔、若梵,若复余众,实不能转。”二无畏也。
佛作诚言:“我说障法。若有沙门、婆罗门,若天、若魔、若梵,若复余众,如实言受是障法,不障道,乃至不见是微畏相;以是故,我得安隐,得无所畏,安住圣主处,如牛王,在大众中师子吼,能转梵轮;诸沙门、婆罗门,若天、若魔、若梵,若复余众,实不能转。”三无畏也。
佛作诚言:“我所说圣道,能出世间,行是道,能尽诸苦。若有沙门、婆罗门,若天、若魔、若梵,若复余众,如实言行是道,不能出世间,不能尽苦,乃至不见是微畏相;以是故我得安隐,得无所畏,安住圣主处,如牛王,在大众中师子吼,能转梵轮;诸沙门、婆罗门,若天、若魔、若梵,若复余众,实不能转。”四无畏也。】
佛法中如上略举种种无畏,非世间所谓“宗教”,乃是安隐正住之言教。

三者,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可成佛,崇拜自身,非崇拜他人;
佛法中,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皆可成佛。
如《大般涅盘经·卷第七·如来性品第四之四》中云:
【我今亦有佛性。有经名曰如来秘藏,于是经中,我当必定得成佛道,能尽无量亿烦恼结,广为无量诸优婆塞说言,汝等尽有佛性,我之与汝俱当安住如来地道,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尽无量亿诸烦恼结。】
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未来皆当成佛,是故,应自皈依。如《大般涅盘经·卷第八·如来性品第四之五》中云:
【若有众生能信如是《大涅盘经》,其人则能自然了达三归依处。何以故?如来秘藏有佛性故。其有宣说是经典者,皆言身中尽有佛性。如是之人则不远求三归依处。何以故?于未来世,我身即当成就三宝,是故声闻、缘觉之人及余众生,皆依于我,恭敬礼拜。】
是故,所谓“自崇拜”是佛法,非世间宗教教导崇拜真神,因此佛法乃是正觉正等之言教。
如上所论,已判佛法与世间“宗教”之别,而凡夫于此无知,是故当就种种邪见一一破斥。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请立即注册

x
破斥诸外道,维护正法教。
迷惑诸佛子,见论出迷津。

pizhifo@qq.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

主题

106

帖子

281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81
QQ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5-4-30 17:09:55 | 只看该作者
破斥《我为什么抛弃了佛教》卷一
《我为什么抛弃了佛教》作者:李万川。
《我为什么抛弃了佛教——一位迷途羔羊的忏悔》作者:张隐逸
上面实为同一篇文章,却标了俩位作者的名字。
一,追求真理
[(2)佛教起源于释迦牟尼对人生的思考,释迦牟尼出身于贵胄之家,享尽荣华富贵之后,开始追求解脱,他的解脱方式很奇怪——抛弃妻子、独居修行、不承担社会责任。他的目的是心灵的绝对自由,并且能够不朽。很多人赞赏释迦牟尼,说他抛弃世间的荣华富贵,追求人生的真谛,非常崇高,值得效仿。其实追求不朽就是最大的执念,为了这个目标放弃一些享受,很多人都做得到。就像一个人为了追求未来的消费而强制自己现在储蓄,他的目标是个人利益最大化。任何人的目标都是个人利益最大化,佛陀也不例外。他的个人利益就是追求不朽。]《我为什么抛弃了佛教》作者:李万川《我为什么抛弃了佛教——一位迷途羔羊的忏悔》作者:张隐逸
《论语  先进第十一》:【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
儒家重人事,不言生死。但死亡是摆在所有人面前的事,不管你愿不愿意面对。但是人都向往永恒、向往常乐我净。如基督教中说:神最初造人时,将“永恒”的渴求放在人的心中。
【神造万物,各按其时成为美好。又将永生安置在世人心里。然而神从始至终的作为,人不能参透。】《传道书3:11》
《圣经·马太福音十九章》和《马可福音第十章》,都记载了一个少年官对耶稣的提问:【夫子,我该作什么善事,才能得永生?】《马太福音19:16;马可福音10:17 》
在路加福音第十章著名的好撒玛利亚人的比喻中,那个律法师也是如此问耶稣,【夫子,我该作什么才可以承受永生?】(路加福音10:25)
【我将这些话写给你们信奉神儿子之名的人,要叫你们知道自己有永生。】《约翰一书5:13》
普通人对至高真理的渴求,对圆满清净的渴望,也是佛陀出世的因缘之一。
因此“张隐逸/李万川”的诽谤,显得幼稚和无知。按照“张隐逸/李万川”的逻辑“任何人的目标都是个人利益最大化,佛陀也不例外。他的个人利益就是追求不朽。
那就会有:耶稣也不例外,他的个人利益就是追求“永生”;
孔子也不例外,他的个人利益就是追求“世界大同”;
老子也不例外,他的个人利益就是追求“无为”;
张隐逸/李万川”也不例外,他的个人利益就是追求“诽谤佛教”;这样的逻辑只能落入无知的范畴。
二,儒家的中庸
张隐逸/李万川”是崇尚儒家的,如《我为什么抛弃了佛教》中说:[想着自己从一个被佛教洗脑的废人重新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从一个消极悲观的懦夫变成一个敢于直面生活的男子汉,我感谢儒家思想给我的正能量。我在孔庙的大殿里面走了两趟,最后眼泪润湿了眼眶。]
但他却认为佛教是悲观、消极的。如“张隐逸/李万川”言:
[原始佛教认为人生都是苦,八苦煎熬。苦、空、无常是人生的特征,要摆脱苦就得修炼,从十二因缘入手,斩断无明,最终达到涅盘清静的境界。涅盘清静了,就心无挂碍了,对人生的苦、乐、悲、喜无所谓了,就像一个人死亡的状态。
所以道家说佛教是求死的宗教,惧怕死亡,不敢面对人生,最后发明用死亡的心态面对一切,就算解脱了。]《我为什么抛弃了佛教》
儒家中庸之道其实就是佛道,佛陀的言教就是要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里,凡事不要太左也不要太右,不要太紧也不要太松;安住中道。
而什么是中庸之道?有四点:第一、做事不要太苦;第二、享欲不要太乐;第三、待人不要太苛;第四、用物不要太荣。
所以中庸之道,既是人需要保持中正平和,如果失去中正、平和一定是喜、怒、哀、乐太过,治怒唯有乐,治过喜莫过礼,守礼的方法在于敬。
世事无常,这是常识。“八苦”也是每个人都所经历的。(八苦:一、生苦,即出生时的痛苦;二、老苦,即年老体弱的痛苦;三、病苦,即患病时的痛苦;四、死苦,即临死时的痛苦;五、爱别离苦,即与所爱分离的痛苦;六、怨憎会苦,即与仇人见面的痛苦;七、求不得苦,即所求不遂的痛苦;八、五阴炽盛苦,即五阴的作用炽盛,盖覆真性,故死了之后,复须再生。FROM:【《佛学常见词汇》陈义孝编】)
这无常和苦,并不会因为凡夫信佛,或者不信佛而有所改变。而“张隐逸/李万川”于此无知,自诩什么“我信佛十年,终于不信了。回首这些年,我坚信脱离佛教是非常正确的抉择。
有些人听闻佛法说“无常、八苦”以后,安住中庸之道,看淡自己的喜怒哀乐;
有些人听闻佛法说“无常、八苦”以后,消极做事,颓废碌碌。这并不是佛法之过;
有些人听闻佛法说“无常、八苦”以后,勤修十善,精进劳作,以求财利;
所谓【十善】:十种的善业,即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不贪、不嗔、不痴。FROM:【《佛学常见词汇》陈义孝编】
而所谓“信佛十年的张隐逸/李万川”于此无知,堕于消极、颓废之中,无法自拔。无视佛陀:“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的教诲。
三,佛法的积极
佛法六波罗蜜之一的精进波罗蜜,就是菩萨在善法中积极、向上的修行。如《楞严经》中说:久远以前,普光如来出世,持地菩萨当时做比丘,常修补建设道路,只要有要路,渡口,田野险要处,如果路不好,容易损坏车乘,他就修补,或者填补沙土,或者修建桥梁。之后经过无量佛兴世,持地菩萨都勤苦劳作,修桥补路。或者遇到运物的人,持地菩萨就帮助运物到目的地,之后放下物品就走,不收取运物的劳作利益。
毗舍浮佛出世时,世上多饥荒,持地菩萨帮助背人,无论多远,只取一钱作为报酬。或者帮助深陷泥坑的车轮,凭借神力推轮令出,济人苦恼。那时国王设斋供佛,持地菩萨就平地以待佛临。毗舍浮佛摸顶对持地菩萨说:“当平心地,则世界地一切皆平。”持地菩萨听而开悟,见身微尘与世界微尘等无差别。微尘与自性不相触摩,乃至刀兵之器,也不相触。在法性上悟得无生法忍,成就阿罗汉,回心今入菩萨位中。
如上所说持地菩萨,修行菩萨道的事迹可见佛教是积极的、乐观的,充满奉献的。
四,盗窃的罪
[佛教徒似乎表面都很清高,不要名不要利,不贪财不贪色,其实他们追求的是大贪——成佛。成佛后长生不老,有人供养,不劳而获,这种生活谁不想过呢?为了最大的贪欲而节制现在的欲望,这种买卖还是划算的。
有个故事,吕洞宾能点石成金,很多人都要金子,只有一个人不要。吕洞宾以为这个人有道根,想度化他,问他要什么?那个人说“我要你的手指头”。我们普通人就好比想要金子的人,而佛教徒就好比想要吕洞宾手指头的人。佛教徒整天说这个人贪那个人痴,其实他们自己才是最大的贪痴。]《我为什么抛弃了佛教》
只这句“成佛后长生不老,有人供养,不劳而获”就可以知道,作者“张隐逸/李万川”根本不懂佛教,道教才是求“长生不老”而非佛教。“张隐逸/李万川”所谓的“信佛十年”也只是个门外汉,与普通香客、村姑的迷信佛教是一样的。
牧师、道士、阿訇等都是由信众来供养和捐献,或者向信众募款。他们作为宗教的延续者,教化世人,修养道德,并不需要劳作,而张隐逸/李万川”无知故,诽谤佛教出家人“有人供养,不劳而获”。
如《地藏经·观众生业缘品第三》中云:【若有众生,偷窃常住(寺院)财物、谷米、饮食、衣服,乃至一物不与取者,当堕无间地狱,千万亿劫,求出无期。】
这是什么道理呢?要知道,佛教寺院,即僧众所居住的园庭。四方的僧人都可以前来住宿。因此寺院的东西是属于十方每一个僧人的。
如《弥沙塞部和酰五分律·卷第十六·第三分初受戒法之二》
【(王)白佛言。今以此竹园奉上世尊。
佛言。可以施僧其福益多。
王复白佛。愿垂纳受。
佛言。但以施僧,我在僧中
王便受教。以施四方僧。然后取小床于佛前坐。为说随喜咒愿偈。如为毗兰若所说。已更为说种种妙法遣还所住。王从坐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而退。】
由此可知,如果偷盗了寺院的东西,就等于偷盗了四方每一位僧人的东西,何况佛陀也算在僧人中呢?等于是偷盗了佛陀的东西,这样的罪业必然广大。
  
即使是在基督教中,耶稣也定义信徒 “不可偷盗”,如《圣经·出埃及记·第二十章颁布十诫》:【13“不可杀人。14“不可奸淫。15“不可偷盗。】
那如果犯了偷盗的基督徒,也会堕入炼狱中。
五,己过归他人
[反思自己,学佛的十年中,也把很多宝贵的光阴用于修行,没有投入的工作。但自己学生时代努力,学到了真本事,加上自己聪明好学,所以工作上也没落下。直到我摆脱了佛教,我焕发了斗志和激情,重新钻研业务。我大学不是学会计专业的,但去年我自学注册会计,如今我在100多个人的单位里面会计财务是最精通的,我一个同事说我的会计水平已经可以做财务总监了。]《我为什么抛弃了佛教》
愚痴的人总是将自己的过错,归咎别人。而智者总是反省自身。
张隐逸/李万川”没有看清自己在家居士的身份;没有在工作中摆正自己的态度;在修行和钻研业务中没有找到平衡点;种种这些过失,却推诿到佛教上来,实在荒唐可笑。
佛陀并没有要你在工作的时候修行,佛陀并没有不许你钻研业务啊。
[佛教提倡信徒修行,因为修行才能了脱生死走出轮回。大家想想,一个人都把时间用于念佛念经了,还有时间为社会创造价值么?所以我见到的佛教徒即使把佛理说得天花乱坠,也没啥真的过硬的谋生本事。这帮人自负又自卑,自负是因为他们认为自己信的宗教是最高层次的。可一面对现实的生活,自己没本事赚钱,立即就自卑起来了。]《我为什么抛弃了佛教——一位迷途羔羊的忏悔》
张隐逸/李万川”学佛的人千差万别,境界不一,口说佛理者,未必肯实行之。又怎么能够因为几个不第秀才,就诋毁孔夫子吧?!


破斥诸外道,维护正法教。
迷惑诸佛子,见论出迷津。

pizhifo@qq.com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

主题

106

帖子

281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81
QQ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5-4-30 17:10:25 | 只看该作者
六,种地杀生
[第二,佛教很伪善。原始佛教不准僧侣种地,因为种地要伤害虫子,犯了杀业,要下地狱。可僧侣们吃粮食,却让农民冒着下地狱的恶果去为他们生产粮食,僧侣们出轮回了,为僧侣提供必需品的农民却下地狱了,这种损人利己的行为只有佛教好意思说。我不讨厌禅宗的另一个原因是,百丈禅师看透了佛教骗人的把戏,提出禅僧要种地自养,不做社会的寄生虫。]《我为什么抛弃了佛教》
[伪善:佛说不杀生,杀生是要下地狱的。故而有的教派不杀生、不种地(怕无意中杀死地里的虫子),不种地吃啥?化缘啊,靠农民耕作供养,然而供养他们的人却因为杀生而下了地狱(除虫除草总得要做的),到头来,他们成佛后又成了超度农民的神,这可真是一个死循环:佛教徒总能并且心安理得的占居理论上风,为什么佛教徒不自决呢,这样就可以保证自己及他人都不用杀生?……
佛教自私。释迦牟尼本人也不是什么大慈大悲。我前面提到,印度的僧侣不种地,因为种地会伤害虫子,犯了杀业要下地狱。可僧侣却让农民去种地,农民下地狱了,僧侣修行成功了。如果释迦牟尼真的大慈大悲,他就应该去种地,让别人修行,自己下地狱,让别人成就。所以佛教说到底是无比自私的。]《佛教的四大危害》
张隐逸/李万川”犯了一个根本错误“僧侣们吃粮食,却让农民冒着下地狱的恶果去为他们生产粮食”,并不是僧侣让农民去种地,是农民自己为了生存,为了交税才去种地的。
并且农民种地杀害众生,并非以嗔心杀害众生,恶报却不严重。倒是诽谤佛法、诽谤佛教的恶报很严重。
农夫供养出家僧人,都将获得殊胜的福报。怎么会因为无心杀害众生而“下地狱”呢?如无贫尊者(即阿冕楼驮,释迦牟尼佛的二十一位大声闻弟子之一,又叫阿那律)
在无量劫以前,他曾经供养过一位辟支佛,可是当他供养时,他并不知道彼是一位辟支佛。那位辟支佛的愿力是七天才下一次山,化七家门户的缘,如果在这七家无人供养,他也就不再化缘,而回山去。本来七天以前,他已化不到饮食,而这次也是如此,于是这位辟支佛又要托着空钵回山去。那时候正好闹灾荒,家家户户的生活都发生问题,那还有余粮布施给出家人呢?阿冕楼驮在当时是个穷农夫,每天耕田以劳力来换取生活的安定,而他所吃的米饭乃是最不值钱的粗米。这天中午,他看见老比丘没有化到缘,于是生出同情心说:‘你出家修道的人遇到饥荒年,都没有饭吃,太可怜了。你嫌不嫌这袋粗米饭?若你不嫌弃的话,我供养你。’
辟支佛说:‘你肯布施给我真好,我乐意接受你这供养,但你自己吃什么呢?’阿冕楼驮说:‘我今天不吃不要紧的。’于是辟支佛就把这袋米饭吃下。吃完后,辟支佛就显神通,现十八变,说道:‘我受了你的供养,你以后生生世世再也不会贫穷。’老比丘为他回向后,阿冕楼驮仍继续耕田,不一会儿从田里跑出一只兔子来。兔子奇怪极了!直绕着他蹦跳嬉戏,等一下就一跳,跳到他肩膀上不下来。阿冕楼驮想摆脱它也没有办法,故即赶回家,叫他妻子把兔子拿下来,一拿下来,活兔子早已变成一只光耀闪闪的黄金兔,于是他就把金兔的前脚剁下,拿去卖换钱,虽然金兔子的前脚被剁下来,但等一下又回复完整如初。所以从此以后,阿冕楼驮不但在此生成为一个富翁,乃至于九十一劫他都富贵荣华,这是阿冕楼驮供养辟支佛,而得到不贫的果报。
七,国家和个人的潦倒
[为什么佛教国家不能逃脱穷困潦倒的命运呢?因为佛教鼓励信徒修炼,而且认为人生最大的事业就是修行。你想,一个人都把精力用于修行了,还能为社会创造价值么?]《我为什么抛弃了佛教》
佛教鼓励佛子修行,所谓修十善业,持五戒,行六波罗蜜。并未要求佛子荒废劳作,颓废精进,好逸恶劳。
[明代末年中国已经有了资本主义萌芽,可清朝闭关锁国,就是那个勤政的康熙也搞海禁,还一度想放弃台湾。所以元和清是中华民族的大不幸,是生产力的严重倒退。鸦片战争后,中国走了100多年的噩运。
所以,佛教和中国的倒退是绝对有关系的。面对佛教,每一个有志于中华崛起的人士必须警惕,放松不得。]《我为什么抛弃了佛教》
这样的认识,只能说“张隐逸/李万川”愚痴无知。据西方经济史大家麦迪逊的研究,中国GDP在西汉末年的公元元年占世界GDP总量的26.2%;到了北宋早期的公元1000年,占到22.7%。
从17世纪末到19世纪初,清王朝统治下的中国在经济上的表现相当出色。1700年到1820年,中国的GDP不但排名世界第一,在世界的比例也从22.3%增长到32.9%。与此同时,中国人口从占世界总量的22.9%增长到36.6%。
也只是在最近这100多年里,我们输给了西方。于是,“张隐逸/李万川、伍思源”之类的无知小丑,就跳出来嚷嚷“为什么佛教国家不能逃脱穷困潦倒的命运呢?
据预测,中国经济总量将在2020之前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经济大国,占全球经济总量的比重也将超过20%。到时候,“张隐逸/李万川、伍思源” 之类的无知小丑,会不会又跳出来嚷嚷“为什么基督教国家不能逃脱穷困潦倒的命运呢?这可难说。
八,佛子应随佛学
[净土宗祖师莲池写过《七笔勾》,认为人生一切都是假的,最大的目标是到极乐世界享福,所以要抓紧时间念佛。净空法师说“我几十年都不看书不看报不看电视了,就是老实念佛”。连退休老头都知道看《参考消息》了解国家大事呢。佛教徒被洗脑后,自闭起来修炼,最后心态越修越封闭,越修越和社会脱节,最后被社会淘汰。]《我为什么抛弃了佛教》
张隐逸/李万川”,你十年的佛都白学了。学佛者,首先要确立“学佛”是跟佛学,是跟本师释迦摩尼佛学,其余法师、居士的言论著述,都只是辅助我们学习佛陀的言教经典。最终要依止佛陀的言教与经典,而不是学着、学着,变成“学某法师”,“学某居士”了。这只能说你学佛学“跑偏”了,已经脱离了“学佛”的正轨。
即使是“载入史册的祖师”诸如:莲池大师、净空法师等的言教也只是我们学佛的拐杖,辅助我们学习本师 释迦摩尼佛的言教,以迈向涅盘之城。只有佛陀究竟涅盘,因此只有佛陀的言教才是终极之所学处。
      学佛必须学佛——独立完整的人格;
      学佛必须学佛——穷究真理实相的风范;
      学佛必须学佛——之有疑必问;
      学佛必须学佛——之不惧权威;
      学佛必须学佛——之无畏;
      学佛必须学佛——不舍微细善法之行;
      学佛必须学佛——不以得少为足;
      学佛必须学佛——力行所学;


破斥诸外道,维护正法教。
迷惑诸佛子,见论出迷津。

pizhifo@qq.com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

主题

106

帖子

281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81
QQ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5-4-30 17:11:15 | 只看该作者
九,诽谤现代科学
[念佛我也念了几年,今天回想起来,真想打那时的我两个耳光。我怎么就被洗脑了呢?怎么会相信那个子虚乌有的极乐世界呢?《阿弥陀经》说极乐世界在地球的西方,可我们知道,地球是自转的,并没有固定的方位,早上的西方到了晚上就是西方,根本没有什么极乐世界。现在学术界一致认为,大乘佛经完全是伪造的。]《我为什么抛弃了佛教——一位迷途羔羊的忏悔》
张隐逸/李万川”不相信,宇宙中存在这样一个世界。那么你们是否相信,宇宙中存在着孕育勃勃生机的星球呢?
如《佛说长阿含经·卷第十八·第四分世记经第十一·阎浮提州品第一》云:【佛告诸比丘:“如一日月周行四天下,光明所照,如是千世界,千世界中有千日月、千须弥山王、四千天下、四千大天下、四千海水、四千大海、四千龙、四千大龙、四千金翅鸟、四千大金翅鸟、四千恶道、四千大恶道、四千王、四千大王、七千大树、八千大泥犁、十千大山、千阎罗王、千四天王、千忉利天、千焰摩天、千兜率天、千化自在天、千他化自在天、千梵天,是为小千世界。如一小千世界,尔所小千千世界,是为中千世界;如一中千世界,尔所中千千世界,是为三千大千世界。如是世界周匝成败,众生所居名一佛刹。”】。
释义:1个星系(例如:银河系)算1个小世界,1000小世界=小千世界;1000小千世界=中千世界;1000中千世界=大千世界;1大千世界=1佛刹;如此多的世界,是释迦摩尼佛所教化的范围。
我们现在的银河系,在【小千世界】之中,只算得1个小世界,地球既是南瞻部州。
由上可知,佛陀所说西方,是指【三千大千世界】的西方。
那么佛陀说的西方极乐世界,即使是依太阳系的西方,在60万年之内也已经没什么偏差。何况《佛说阿弥陀经》记载:【尔时,佛告长老舍利弗: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
1个星系(例如:银河系)算1个小世界,1000小世界=小千世界;1000小千世界=中千世界;1000中千世界=大千世界;1大千世界=1佛刹;如此多的世界,是释迦摩尼佛所教化的范围。
那么【从是西方】,显然不是依地表的方向而说。“张隐逸/李万川”,请你们用脚趾头想想,佛陀教化的范围是1个大千世界,怎么会拿地球地表上的东南西北来标示西方极乐世界呢?
【从是西方】的“是”可以理解为佛刹即1个大千世界,义为:从这个大千世界的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
【从是西方】的“是”可以理解为1个中千世界,义为:从这个中千世界的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
【从是西方】的“是”可以理解为1个小千世界,义为:从这个小千世界的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
【从是西方】的“是”可以理解为这个银河系,义为:从这个银河系的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
不说中千世界,大千世界的转动;也不说小千世界的转动,也不说银河系的转动。单说太阳系的转动,太阳系以每秒220千米速度围绕银河中心旋转,旋转一周约2.2亿年。太阳已经绕行银河20—25次了。
用2.2亿/360°=611111年,就是说,太阳系在银河系内动一度,需要60万年。这还是计算的太阳系的运动时间,并不是银河系运动一度的时间。
因此,就算依最下“从这个银河系的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在释迦摩尼佛教法法运12000多年的时间里,这个方向都不会有任何差错。
张隐逸/李万川”之类应知,太空中判断方向有无量种,今略说2种:
1,依靠深层空间早期宇宙超质量恒星坍缩死亡后形成的中子星脉冲星来作为灯塔导航的,因为脉冲星的两极具有超能量的周期性物质喷射,就像一个加速期隧道。
2,依据恒星的位置来判断自己所处的大致位置.如果想说具体位置,是要用到坐标土的,就向立体几何那样的坐标图,先确定一个原点,规定一个x,y,z轴的方向,其他位置也就好确定了。
不过“张隐逸/李万川,总是用他的低智商来考验我们的承受度。
那么佛陀说的西方极乐世界,即使是依太阳系的西方,也已经没什么偏差了。不过愚痴的人总是用低智商来考验我们的承受度。
痴人“张隐逸/李万川,你应该考虑一下,嫦娥奔月工程里,卫星是怎么返回的,太空怎么分辨东南西北呢?
至于“大乘佛经完全是伪造的这种不着边的论调,希望“张隐逸/李万川”去好好学习一下南传三藏法师——明昆大长老的《南传菩萨道》,然后再来看看山人的《折大乘非佛说邪见》,再来说话。
[我曾经见过一个中国名寺的方丈,但见第二次的时候,他就急不可耐的把我打发走。我见过我们省城基督教会的主牧师,一个精通英语和文学的中年妇女。寒冷的冬天下午,她陪我聊哲学,聊了一下午,这种神职人员很令人尊重。]《我为什么抛弃了佛教》
张隐逸/李万川”在文章里拿个别令他烦恼的僧人,来诋毁佛教。只能说明自己人格的不健全,心智的缺漏。如同拿个别令人烦恼的牧师、道士来诋毁基督教、道教一样无知。
如同不明事理的愚妇,遭到卑劣秀才的侮辱,却去孔庙骂孔子一样无知。
[可佛教在中原广为传播后,就有了一个奇怪的历史现象——中原的汉族政权屡次被北方的少数民族击败,元灭南宋,清灭明,都是最明显的例子。]《我为什么抛弃了佛教》
将国家倾覆之罪,推到毫无军政权力的佛教头上,山人在《破斥<今天你拜错了吗?—佛教对汉民族的创伤>》一文中已经详细破斥,今复略说:
晋朝之祸,祸起萧墙。因晋朝爆发了八王之乱,导致西晋国力大衰,被胡人入侵,史称五胡乱华,攻陷了中原以及西晋的首都洛阳,西晋王室几乎被杀光,西晋灭亡。后来江南的司马睿在群臣的拥戴下在建康称帝,重建晋朝,因为首都在建康,东晋首都和西晋首都洛阳一个在东一个在西,所以司马睿建立晋朝史学家称为东晋。
宋朝末期皇帝昏庸,奸臣当道,如秦桧等;冤杀忠臣,如岳飞等。故至国破城屠,与佛教有何联系?“张隐逸/李万川不知历史,不过于《佛教的四大危害》一文中摆弄自己的愚痴、无知而已。
明朝末期皇帝妄杀忠臣,庸臣碌碌。故至国破城屠,与佛教有何联系?“张隐逸/李万川不知历史,不过于《佛教的四大危害》一文中卖弄自己的愚痴、无知而已。
稍微有一点历史常识,都不会认为国家倾覆是因为佛教。上面所说如果还不明白,可以去买一本《华丽血时代》、或者《晋朝那些事儿》、《明朝那些事儿》好好看看,不然会被人笑掉大牙。
[(10)说点轻松的,佛教和历代帝王寿命的关系。
  韩愈曾经在《谏迎佛骨表》说到,佛教产生之前,中国的帝王都是长寿的,尧舜禹汤都是长寿,超过100岁。周文王和周武王都是年近百岁,连周朝那个贪玩的周穆王都活了100多岁。可春秋时期,印度的佛教诞生后,中华帝王就短寿了。《我为什么抛弃了佛教》
痴人“张隐逸/李万川”,“佛教和历代帝王寿命的关系”这种论调根本站不住脚。如果说后宫嫔妃和历代帝王寿命的关系”,这个还有点搞头。
历代帝王寿命真的跟后宫嫔妃有大关系,这个你要好好看一看《甄嬛传》,这里摘俩句:
“皇家最要紧的是要开枝散叶,绵延子嗣,才能江山万年,代代有人。”(太后)
“最要紧的还是子嗣,实在没有皇子,公主也好,否则一辈子无所依靠。”(芳若姑姑)
个中意思不便明说,你自己体会吧。
[我以前在上海的一个小公司看到满书柜的《玉历宝钞》,是公司老板免费赠送给客户的。我拿来翻了一下,通篇是愚昧的佛教理念,宣传吃肉要下地狱,杀生要下地狱,邪淫要下地狱。佛教徒就是一个通病,道德观念极其猥琐,只关注小节而不敢面对大义。因为佛教里面缺乏大义。]《我为什么抛弃了佛教》
基督教的戒律规定信徒 “不可奸淫、不可偷盗”,如《圣经·出埃及记·第二十章颁布十诫》:【13“不可杀人。14“不可奸淫。15“不可偷盗。】
道教的戒律里,五戒:【五戒:即老君五戒,托称太上老君演说之戒。第一戒杀,第二成盗,第三戒淫,第四戒妄语,第五戒酒。】
痴人“张隐逸/李万川”,难道没有因果报应,你们就可以随意邪淫了?



破斥诸外道,维护正法教。
迷惑诸佛子,见论出迷津。

pizhifo@qq.com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

主题

106

帖子

281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81
QQ
5#
 楼主| 发表于 2015-4-30 17:11:41 | 只看该作者
[(12)佛教很奇怪,一方面说自己是无神论,不相信造物主;令一方面又把自己的佛等同于造物主的地位,搞偶像崇拜。比如《地藏经》里,要求信徒给佛菩萨造像。在《法华经》里,要求信徒燃指焚身供养偶像。]《我为什么抛弃了佛教》
如《佛说梵网经·卷下·菩萨心地品之下》中云:
若佛子,应好心先学大乘威仪经律,广开解义味。见后新学菩萨,有从百里千里来求大乘经律,应如法为说一切苦行,若烧身、烧臂、烧指。若不烧身、臂、指供养诸佛,非出家菩萨。乃至饿虎、狼、狮子、一切饿鬼,悉应舍身肉手足而供养之。然后一一次第为说正法,使心开意解。而菩萨为利养故,为名闻故,应答不答,倒说经律文字,无前无后,谤三宝说者,犯轻垢罪。
由上可知,【烧身、烧臂、烧指】是指出家佛子而说,非在家人所应做。
又如《妙法莲华经·卷第六·药王菩萨本事品第二十三》中云:
尔时,彼佛为一切众生喜见菩萨及众菩萨、诸声闻众说《法华经》。是一切众生喜见菩萨乐习苦行,于日月净明德佛法中,精进经行,一心求佛。满万二千岁已,得现一切色身三昧。得此三昧已,心大欢喜,即作念言:‘我得现一切色身三昧,皆是得闻《法华经》力。我今当供养日月净明德佛及《法华经》。’实时入是三昧,于虚空中雨曼陀罗华、摩诃曼陀罗华、细末坚黑栴檀,满虚空中如云而下。又雨海此岸栴檀之香,此香六铢价值娑婆世界,以供养佛。
作是供养已,从三昧起,而自念言:‘我虽以神力供养于佛,不如以身供养。’即服诸香、栴檀、熏陆、兜楼婆、毕力迦、沉水、胶香,又饮瞻卜诸华香油,满千二百岁已,香油涂身,于日月净明德佛前,以天宝衣而自缠身,灌诸香油,以神通力愿而自燃身,光明遍照八十亿恒河沙世界。
由上可知,【燃身】乃是证得三昧之大力菩萨所为,非寻常佛子所堪。现见今世之出家人【烧身、烧臂、烧指】,皆用香爇,香大者,香疤如黄豆;香小者,香疤如芝麻;
且《梵网经》中说出家人【烧身、烧臂、烧指】,实为舍弃贪爱己身之举,并无过咎。何以故?
世间人贪爱身故,视早起为苦,且佛教中凌晨2点、3点、4点,即便洗漱诵经,为舍贪爱身故,微受少苦,并无过咎;
世间人贪爱肉味故,广杀众生,而大乘佛法戒杀素食。为知众生被杀、剐、炸之苦楚,舍肉食贪爱故,微受少苦,并无过咎;
世间人执着有“我”故,互相争斗,佛教中说“无我”。为舍粗重我执故,微受少苦,并无过咎;
世间人贪爱身故,种种洗浴,涂香按摩。为舍身执故,微受少苦,并无过咎;
如基督教的主耶稣说,叫人活着的乃是灵肉体是无益的。我对你们所说的话,就是灵,就是生命。】《约翰福音6:63》
如《圣经》里耶稣要信徒为他修祭坛:
【24你要为我筑一座土坛,把你的燔祭、平安祭和牛羊献在坛上;在我使人纪念我名的地方,我都必到你那里去赐福你。
25你若是为我筑一座石坛,不可用凿过的石头来建筑,因为你在石头上一动用工具,就把坛污秽了。
26你上我的坛,不可用梯级,免得在坛上露出你的下体来。】《出埃及记·第二十章·颁布十诫(申5:1-21)》
基督教堂里有耶稣;天主教堂里有圣母玛利亚;道观里有老君;孔庙里有夫子;清真寺里有安拉;寺院里有佛陀;
痴人“张隐逸/李万川”,何以独谤佛教?!不过凭不可告人之心,而故意诽谤佛教罢了。
[(13)佛教在发源地被印度教奇才商羯罗赶走,无处栖身,跑到中国,祸害中国两千年。两千年里,华夏的很多好传统被佛教搞坏了。……
信奉佛教的政权最终进入历史的垃圾堆。西藏的前身是吐蕃,在唐代初期曾经是大唐的重要威胁,可信了佛教后,这个威胁消失了。西藏在解放前都是农奴制,社会生产力水平极低。]《我为什么抛弃了佛教》
公元8世纪初,佛教人才凋零,印度附佛外道趁机,将印度教性力派混合佛教,产生了邪淫双修的所谓“密教佛法”,佛教日益衰败。
至公元8世纪中叶,阿拉伯帝国打破唐朝在中亚地区的防线,公元751年的“怛逻斯之战”迫使唐朝的势力范围收缩至帕米尔以东地区。伴随着阿拉伯人对中亚的征服,伊斯兰教传入中亚地区,使中亚地区成为伊斯兰教传入天山南部的桥头堡。
印度佛教被毁正是在公元8世纪末。阿拉伯的穆斯林以政治和军事手段,把伊斯兰教范围扩张到中亚,大部分佛教国家和游牧部落都皈依了伊斯兰教。
于是,逃亡的邪淫双修的巫术“密教佛法”被逃亡的妖僧,带入了西藏。又混合了西藏的苯教,产生了喇嘛教,并最终夺取政权,建立政教合一的农奴制。然而喇嘛教非佛教,山人在《藏密外道论》中已经论证及破斥,此处不赘述。


破斥诸外道,维护正法教。
迷惑诸佛子,见论出迷津。

pizhifo@qq.com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请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世界正信佛教论坛  

GMT+8, 2024-5-2 05:14 , Processed in 0.084445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